close

0 3L0cRzShF8Q8umB1.jpg

文藝復興時期是煉金術的(Alchemy)黃金時代,當時的歐洲努力推翻舊有思想,因此開始大量嘗試新的事物。舉凡藝術、政治,甚至是宗教體系,都是改革的目標。煉金術也在此時快速興起,雖然煉金術僅僅是一門半科學、半魔法的學問,但是自中古世紀以來,煉金術卻一直被基督教會視為邪惡女巫或巫師施行的魔法或是黑暗玩意。

中古世紀的社會背景奇特,魔法、巫術並不是迷信,對當時的人們而言,魔法是真實存在於世界上的,而煉金術便是另一種形式的魔法。雖然近代的科學家發現,原始的煉金術其實更接近科學的早期型態,但是,十四世紀的煉金術多半已經遭到扭曲,導致今日大多數人認為煉金術是接近巫術神秘學的黑暗魔法。

研習煉金術的人多半被稱為煉金術士(Alchemist),通常被歸類為邪惡魔法的使用者。

0 j8FnMMqfIA_ox-fq.jpg

基督教宗甚至於西元十四世紀時宣布,煉金術乃是魔鬼的邪術,是僅有邪惡之女巫才能施行的黑暗秘術。煉金術被十四世紀的基督教會認為是邪惡魔法的原因,則是因為對他們而言,煉金術是一門神秘藝術。

煉金術的基本門規就是永不向他人言明煉金術中的秘密,在煉金術古籍中的第一句話,很多都是以「我向我的靈魂發誓,我絕不透露任何秘密」作為開頭。理盧爾(Llull),一位十三世紀的羅馬煉金術士就曾對他的徒弟寫道:我詛咒任何說出此秘密之人。

然而,學習煉金術的人多半都被如此要求過,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煉金術是一門高深學問,煉金術士意圖保持他們的知識與地位,所以不將煉金術的秘密傳授給外人知道。而另一部分原因則是因為當時煉金術也是基督教討伐的異端,為了活命,只得將煉金術轉為秘密進行。

 

煉金術的歷史與演進

0 vgQy-w21NxSvdnLs.jpg

原始的煉金術僅僅是煉丹藥的藝術,研發出來的藥多半被用於救治人的性命,因此在早期,許多煉金術士也是當地的巫醫。直到十四世紀後,煉金術開始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煉金術成了邪惡魔法的演練場,許多煉金術士熱中於召靈、煉製毒藥,甚至是成為女巫、壞巫師的專門技藝。也因此在中古世紀,煉金術是聲名狼藉的黑暗魔法。

煉金術基本上是一門古老的偽科學,大部分的研究都在於如何能讓不同的金屬轉變為黃金、發現能治癒所有疾病的解藥、找到延長生命的方法與無限的生命泉源。

煉金術是神秘藝術的象徵,人類的精神層面的提昇。最早起源於西元初的中國與埃及。在中國,煉金術與道教哲學有關,並可以經由煉丹術點石成金;傳說中,煉丹時所煉出來類似黃金的物質可以治百病,並且延年益壽。在埃及,只有當時的教士保有點石成金的秘密。在第二世紀時,煉金的技術開始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學院教授。據說,這種理論與亞里斯多德的事物構成理論相似,他主張任何事物都是由四種元素構成:水、土、火與空氣(風),唯一的不同只是四種物質的比例,因此只要加以適當地調整,就可以將其他物質變成黃金。

在西元八、九世紀間,煉金術輾轉流入阿拉伯世界,他們遵守著亞理斯多德的四種元素觀念,並加以變化,將煉金術發揚光大;在西元十一、十二世紀時,阿拉伯地區的煉金術經由西班牙、西西里島等地區傳入歐洲,尤其是於希臘盛行。煉金術古籍大量被翻譯為拉丁文與歐洲各國的語言,煉金術士因此開始大量出現於歐洲各地,各國的國王與貴族多半都會眷養許多的煉金術士,以便幫他們施行煉金術增加財富,但並沒有任何煉金術士曾經成功地將石頭變成黃金,也因此他們的名聲開始敗壞。到了十五到十七世紀之間,煉金術士開始被視為邪惡巫師、女巫的化身。在德國地區,甚至還有特別為煉金術士而設的絞刑台,可見當時的人對於煉金術士的厭惡。十七世紀之後,煉金術大放異彩,不僅是民間的巫師、女巫之輩的玩意兒,更被宮廷所重視,躍上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熱門活動,史上著名的煉金術士與傳說多半都是於此時成名的。

 

神秘的魔法石

what-was-the-philosophers-stones-featured-photo.jpg

賢者之石是煉金術中流傳最廣的傳說,文藝復興時期許多人都相信煉金術士可以提煉出所謂的賢者之石。賢者之石是具有魔力的,因此許多術士、女巫紛紛開始研究煉金術。尼古拉斯‧傅勒梅是十四世紀巴黎著名的煉金術士,後人傳說他是史上僅次於梅林的偉大巫師。他偶然間發現了猶太人的亞伯拉罕之書,與妻子花上數十年的時間去探索書中的秘密,最後成功破解了古代煉金術的秘密,將石頭變成黃金,並且煉出了所謂的賢者之石。

賢者之石又被稱為巫師之石,據說是擁有神秘力量的寶石,擁有賢者之石的人,可以將石頭變為黃金,並且轉換一個人的個性。在煉金術的傳統中,每一個人都有黑暗與光明兩面,賢者之石可以把人的光明一面引出來,也因此得名。

據說喝下賢者之石浸泡的水,可以治癒任何疾病跟詛咒,甚至可以長生不死,因此尼古拉斯‧傅勒梅因為曾經喝下此水,傳說他至今仍然活在這個世界上。

 

arrow
arrow

    Cately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